|
生道合一与长生 |
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死的宗教。在早期道教行世时,便已强调重生的教义。如《老子想尔注》便把《道德经》第十六章中的公乃王,王乃大改为公乃生,生乃大。把廿五章中故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的王字改为生。《注》中说:生,道之别体也。意即这个生,地如生长.生命.生存,都是道的表现形式,生和天地同样重大。又如《太平经》中说:夫天道恶杀好生。也是重视生。晋代的道教理论家葛洪,便鼓吹服食金丹能令人不老不死,而且主张最好的是止家不死,当活神仙。这也是追求生,以至于永生。
道教又认为,人的生命并不决定于天命。《西升经》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抱朴子.内篇.黄白篇》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意即人的生命之存亡.年寿之长短,决定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安神固形,便可以长生不死。这是道教异于其它宗教的一大特征。道生万事万物,道 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而一,一而二,是须臾不离的。这也是道教的其本教义。《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夫修无为入真道者,先须保道气于体中,息元气于脏内,然后辅以药物,助之以百行。则内愈万病,外安万神,内气归元,外邪自却,却灾害于外,神道德于内,内外相济,保守身命,岂不善乎!便是阐发此一教义。
《太上老君内观经》对生道相守这一教义,讲得较为明显.集中。《经》中说 :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 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宸,眉 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称最灵。性命合道,当保 爱之。因为人在始生之时,神源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 色,耳则滞身,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怀健羡,身欲轻肥,人为贪求满足六情之 欲,便是自我戕害,促其失道而死亡。要生存,便必须守道全生,为善保真。
《内观经》谈到道教的生死观,说: 老君曰:从道而生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怀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智周万物之慧,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驶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神谓之身,万象略见谓之形,坱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驱,众思不测谓之神,莫然应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 于身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
又说: 老君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
又说: 知道易,信道难。信者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常存也。
《云笈七签》卷卅二《养性延命经》中也说: 《老君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勿失身。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
正由于道教有生道相守.生道合一的基本教义,故而道教采摭.造作了许多修道养生的方术,诸如外丹.内丹.存思.守一.服气.服饵.导引.行蹻.房中.守庚申……等等。欲能保神固根,精气不散,淳白不分,形神合道,达到生道合一,长生久视。道教常用《道德经》中一句话来表达上述含义,这便是深根固蒂, 长生久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