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文帝景帝两代(前一七九至前一四一年)皆以黄老道清静之术治天下。《史记.儒林列传》中说: ……乃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史记.外戚世家》中说: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之学,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据太史公司马谈谓,黄老之学系出河上丈人。《史记.乐毅列传》中说: ……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学.显闻于齐,称贤师。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西汉初,曹参相齐,其治要用黄老术,并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参为汉国相,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修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陈平.窦太后等多喜黄老,因而黄老之学,蔚然而兴。不过那时的所谓黄老之术,乃是专就国家政治而言。神仙家与黄老学说在性质上本不相同,黄老学说尚未与神仙家发生关系,这是在概念上必须弄清楚的。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他是既崇尚儒术,又崇信神仙。这时儒家出现宗教化趋向,谶纬学说也就随之兴起。神仙家在当时情况下,欲拢脱方仙道的声名狼籍,更须要建立新的神学体系。受儒家尊崇尧舜.神化孔子的启示,神仙家便效法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的方式,与当时在社会有影响的黄老之学相结合,况且黄老学说也确有可供神仙家发挥的神秘内容。神仙家尊崇黄老,更觉得黄帝.老子的地位声望都高于尧舜.孔子,既可以历史上庄严的神圣人物来尊高其教,又可以其学说阐发其教。神仙家开始是推崇黄帝,继之才尊崇老子,汉武帝以后逐渐形成为具有宗教色彩的黄老道。 汉武帝即位廿八年,汾阳巫人于土中得宝鼎献于帝,方士们遂谓黄帝当年亦得宝鼎,广事封禅,常与神会;又言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又言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最后骑龙上天。《资治通鉴.汉纪十二》中说: 元鼎四年(前一一三年)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凡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因嬖人奏之,上大悦,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与群臣后宫七十余人俱登天。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如脱履耳。《史记.孝武本记》记载: 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从此以后,宣扬神仙之说,皆托名于黄帝,而老子乃属道家。淮南王刘安(汉武帝之叔)虽喜神仙,但他所著《淮南子》亦未将道家与神仙家混为一谈。《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说: 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中篇》即《枕中鸿宝苑秘书》言神仙方术,是专论神仙方术的最早著作,但这仍不能说是宗教经典,因为没有神授立教的说法,也没有后来道教的那一套符箓谶仪;且老子其人虽已被神秘化,但还未被尊为天神。据《后汉书.楚王英》记载: 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佛陀),斋戒祭祀。 汉明帝永平八年(六五年)给楚王英诏书说: 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此时的所谓黄老,与西汉初期的黄老之学在性质上便大不相同,后者已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了。到东汉桓帝时代(一四七至一六七年)老子已被尊为天神而享祭祀。《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延熹八年(一六五年)两次派人苦县祠老子,次年又祠老子于濯龙宫。《后汉书.祭祀志》中说: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延熹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后汉书.王涣传》谓桓帝信仰黄老道,悉毁诸房祠,黄老道的名称始见于此。黄老之学也在此时正式发展为黄老道。《隶释》卷三有延熹八年的《边韶老子铭》其中谓,当时信道者引用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不自生也和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的话,说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以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降升斗星.随日变化.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变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将老子神化。后汉王阜《老子圣母碑》说: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独之未分。将老子说成了道的化身,又《后汉书.襄楷传》上桓帝书中说:或言老子入夷而化胡。这都说明,老子已是天神,与佛陀同受崇拜。从此没落的方仙道经过两汉的逐渐改变,以黄老道的名号而复更兴,至东汉而广为流传。《后汉书.皇甫嵩传》: 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 黄老道所尊崇的黄帝.老子,也是后来道教所信仰的至尊之神。我认为黄老道是神仙家吸取黄老之学,撰作宗教理论体系的酝酿阶段。方仙道以游售方术为主,而黄老道则不仅讲术,而且也弘扬修道养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