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晚期,奉事黄老道的方士们发生了分化,一部份走向民间,与民间信仰相结合,开创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另有一些方士则依然活动于仕宦豪门之间,从事养生理论.方术的实验和探索,其代表人物则为魏伯阳。
魏伯阳其人,正史无记载。宋曾慥《道枢.参同契》注:魏翱字伯阳,汉人,自号云牙子。
古籍中最早谈到魏伯阳及其著述《参同契》的是葛洪《神仙传》: 魏伯阳吴人也,本高门之士,而性信道术。……作《参同契》.《五相类》,其说如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
唐刘知古《日月玄枢篇》亦云: 抱朴子曰:魏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篇,假大易之爻象以论修丹之旨。
后蜀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也说: 按《神仙传》:真人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世袭簪裾,唯公不仕。……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仍隐名而注之。至后汉孝桓帝时.公复传授与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
《隋书.经籍志》不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始有《周易参同契》三卷谓: 汉魏伯阳撰,按《神仙传》:伯阳,会稽上虞人。……修真养志,约《周易》作此书,凡九十篇。徐氏笺注。桓帝时以授同郡淳于叔通,因行于世。彭晓为之解。……按唐陆德明解易字云:虞翔(虞翻,字仲翔)注《参同契》言字从日下月。今此书有日月为易之文,其为古书明矣。
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附黄瑞节序也说: 朱子曰:《参同契》文章极好,盖后汉之能文者为之……。
以上数据及其它有关数据看,魏伯阳作《参同契》,大都肯定,无异议;其成书年代,大祗在汉桓帝时。由于确定作者与成书之时代至关重要,有必要进一步作考证。葛洪《神仙传》中说: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诛失其旨矣。既然晋时已有《参同契》注本,则显然《参同契》为魏晋以前的作品。又有关古籍皆谓魏伯阳传授《参同契》于同郡淳于叔通,按淳于叔通为汉桓帝时人,曾仕洛阳令,史传有记载;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稽神枢》也记述:定录府有典柄执法郎是淳于斟字叔显(亦名翼,字叔通。见清颐怀三《补后汉书艺文志》),主试有道者,斟,会稽上虞人,汉桓帝时作徐州县令,灵帝时大将军辟椽,少好道,明术数。原注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以知术故郡,举方正,迁洛阳市长……。都说淳于叔通于汉桓帝时受《参同契》,足见《参同契》成书最晚当是汉桓帝时。又唐陆德明《周易释文》及宋俞琰《席上腐谈》皆言虞翻曾注《参同契》,按虞翻为三国吴人,这也表明三国时《参同契》已行世。据此,可以肯定魏伯阳为顺帝.桓帝时人,成书大约在汉顺帝与桓帝时代。肯定了魏伯阳及《参同契》的成书年代,则亦即明确了东汉末存在有以魏伯阳为代表,以炼丹术为中心内容的金丹道。
《周易参同契》一向被认为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连朱熹也说:用字皆根据古书,非今人所能解,以故皆为人妄解。有说它是谈外丹的,有说它是谈内丹的,有说它是谈房中术,有说三者兼而有之。究竟其中心内容是什么呢?五代彭晓《参同契解义序》说: 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同易》理通而契合也。其书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叙其离坎,直春汞铅;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之父母,保以始终;合以夫妻,拘其交媾,譬如男女,显以滋生;析以阴阳,导之反复;示之晦朔,通以降腾;配以卦爻,形于变化;随之斗柄,取以周星;分以晨昏,昭诸漏刻。莫不托易象而论之.故名《同易参同契》云。
彭晓《同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说: 公撰《参同契》者,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故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真铅为药祖,以玄精为丹基,以离坎为夫妻,以天地为父母,互施八卦,驱役四时。分三百八十四爻,循行火候,运五星廿八宿,环列鼎中。……公因取象焉。
魏伯阳的表达手法是寓言借事,隐显异文(彭晓《参同契解义序》),运用了一系列《周易》爻象以为象征性符号,其它还有许多天文律历.图谶.房中的术语,这都不过是假借.比谕,以言炉火炼丹之事。正因为有许多比谕,故而也涉及行气导引及房中术,究其核心内容,则仍然是烧炼金丹。魏伯阳《参同契》之要旨,不外以阴阳之配合变化为理论,阐明作丹的原理与方法。为自神其教,不愿直说,所谓恐泄天机,故借《周易》之宏论,将天道.地道.人道之事一概笼统,日月.铅汞.男女都作为谈阴阳变化的比谕。这都不过是表达手法而已。
按炼丹术其来有自,它是在炼金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如《汉书.艺文志》便著录有《太一杂子黄治》卅一卷;《汉书.刘向传》便说淮南王刘安有《枕中鸿宝苑秘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能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汉书.王吉传》说俗传王阳能作黄金;刘向《列仙传》说,上蔡人任光善饵丹;桓谭《新论》:闻金成可以作延年药。这都表明炼金术在汉代已经兴起,而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把炼金术与神仙术联系起来,就史料看,始于汉武帝时之方士李少君,《史记.孝武本记》说: 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金是也。……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
由烧炼黄白而发展到炼金丹,并认为服丹可以延年长生。这就是金丹道。金丹道确实是出现于东汉末,如《后汉书.蔡祀志》便谓:张陵出《黄帝九鼎丹经》,阴长生出《太清金液神丹方》;葛洪《神仙传》谓:张陵得《九鼎丹法》,以传弟子王长.赵升;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谓:汉末左元放于天柱山中受《金丹仙经》;又《云笈七签.阴真君传》谓:马明生(汉灵帝光和三年死)于青城山授阴长生《太清金液神丹方》(葛洪《神仙传》作《太清神丹经》)。这些丹经,都不如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写的有系统.丰富.玄奥,特别是他使炼丹术与《周易》.黄老相结合,迈出了炼丹术.炼形术向理论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因此《参同契》成为丹经之王,魏伯阳成为东汉末金丹道的代表人物。
《参同契》所依附的理论思想,不外京氏《易》说.图谶之学.黄老之辞。按京房《易传》之学,风行于汉代,推阴阳言灾异者,多引京氏《易》以解之,班固《汉书.五行志》便是如此。至东汉,京氏《易》说更益以谶纬之学相与表里,故更为风行,终汉之世,习京氏易者,每每兼善图谶及黄老之言。魏伯阳习大《易》且通诸纬候,正独先秦方士之依附阴阳五行说,炼丹术士也是在传其术而不得通的情况下,而依附于大《易》.图纬.黄老的。宋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序》说: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千变万化,无往不可。
因而《易》说论阴阳变化的哲理,亦能用来解释炉火之事。 《参同契》之宗黄老,乃是标榜黄老自然之道,以金丹长老之方,为黄老自然之道,其实这不过是黄老道的传说法。
《参同契》言《易》及黄老之辞甚多,如:乾坤者,易之门户,大易性情,各如其度,易者象也,演易以明之等等;又如前却违黄老,黄老自然,毂轴.橐钥.动静.有无.上德.下德等老氏之言。魏伯阳不过敷陈大《易》.黄老,以明金丹之道。这样,大《易》.黄老.炼丹便契合为一,即《参同契》所谓三道合一,俱出径路。这个一,即金丹道。魏伯阳使神仙传的理论与方术跨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道教的丹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魏伯阳金丹道的另一特点是独尊丹道而反对其它宗教方术。
《参同契》赞美金丹道说: 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土避于四季,守界定规矩,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烝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更生黑,齿落出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奼女,改形免厄,号之曰真人。
《参同契》斥贬旁门小术说: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弃正从邪径,却速晦不通。独盲者不任杖,聋者听宫商,没人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欲获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无见功。
哪些是魏伯阳金丹道所斥贬的旁门小术呢?《参同契》中说: 是非历藏法,内视有所思,履行步斗宿,六甲以甲长。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澄清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祠,鬼物见形象,梦寝感概之。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勤而行之,夙夜不休。服食三载,轻举运游。夸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懮。
认为内视.履星步斗.服六甲之服.房中术.食气.立坛淫祀等都是左道旁门,违反黄老之道,全失老君之旨。只有服食金液还丹,才能返老为婴,位证真人。
魏伯阳《参同契》对后世道教的影响甚大,皆称为丹经之王,是道教炼丹者奉持的经典著作,炼外丹.炼内丹者皆宗祖之。宋张伯端《悟真篇》就说:叔通受学魏伯阳,留为万古丹经王。元陈致虚《周易参同契分章注》说:丹书多不可信,得真诀者要以《参同契》为主。陈致虚《醒眼诗》又谓:端是长生不死方,常人缘浅岂承当,铅银砂汞分斤两,德厚恩深魏伯阳。宋陈抟《先天图》亦本源于《参同契》。宋末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序》也说:《参同契》乃万古丹经之祖。《参同契》历来注释本来很多,如:后蜀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阴长生《周易参同契注》三卷.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宋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宋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宋末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序》.元陈致虚《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明蒋一彪《古文参同契集解》.明张位《周易参同契注解》.明王文禄《周易参同契疏略》.清李光地《参同契章句》.清朱元育《参同契阐幽》.清陈兆成《参同契注》.清袁仁林《古文周易参同契注》.清董德宁《周易参同契正义》.清吴龙《古参同契集注》.清刘一明《周易参同契经文直指》。其它意释.改写.发挥之类的变形作品也不少,如:《古龙虎歌》.《龙虎精微》.《龙虎还丹歌诀》.《龙虎元旨》.《龙虎还丹诀》.《龙虎手鉴图》.《九还七返龙虎 金丹析理真诀》.《金丹金碧潜通诀》.《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龙虎九仙经》.《参同契五相类秘要》.陈抟《指玄篇》.《阴真君还丹歌》.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刘海蟾《还丹赋》.张紫阳《悟真篇》.薛道光《还丹复命论》.陈楠《翠虚篇》.都是演释《参同契》的流变之作。 足见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主要经典的金丹道,自东汉以后便绵绵相传,成为后世道教的丹鼎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