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五斗米道有靖.治和静室,南北朝时有仙馆,都是道教的宗教活动场所。北周武帝时改“馆”为“观”;唐代尊奉老子为宗祖,并以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昼像陪祀老子,因而“观”也称“宫”。以后道教祠宇遂称道宫.道观。
道教相传,最早的观是陕西的楼观。据《渊鉴类函》居处部四观二引《关尹传》说:“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周康王闻,拜为大夫。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即观之治也。”又《埤史》亦沿用道教传说:“周穆王好神仙,召尹轨.杜仲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因号观,由是奉仙之地皆名曰观。”
最早的祀神的宫观,出现于汉武帝时。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年)齐人公孙卿上言武帝:
“仙人可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仙神人之属。
此实为道教祠宇称观之由来,亦即道教袭用了武帝致神之所名“观”的称呼。
南北朝以前,道观的规模无史料可考,南北朝期间,南朝曾在卢山建招真馆.南岳衡山建九真馆.桐柏山建金庭馆.茅山建曲林馆.太平山建日间馆。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 626年)颁布僧侣道士沙汰诏,大量拆毁道观,并规定京城只许留道观两座,地方各州县只许留道观一座,高宗时,到泰山祀昊天上帝,改年号为干封,在山东兖州建紫坛.仙鹤,万寿三观;弘道元年又放宽建立道观的禁令,容许上州建道观三座,中州建观二座,下州建观一座。中宗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建中兴观。睿宗景云二年(公元 711年)作金仙玉真观及玄元皇帝庙(祀老子)。玄宗二十六年(公元 738年),改各地宫观为开元观,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又设置真符玉芝观.升仙观.太清宫.太微宫等,并在各地建立玄元皇帝庙,以后遂宫观大兴。据《唐六典-祠部》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到宋代,宋真宗时(公元 998~1022年)作玉清昭应宫,日以继夜,七年方成,凡二千六百十一楹,甚为宏丽,屋宇稍不中式,虽金碧已具,必毁而重修。历代宫观建筑形式,虽规模有大小,但形式大都为宫殿式,也大都金碧辉煌,甚为豪华。封建统治者不惜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兴建宫观庙宇,其心意一方面固然在于扶持和利用宗教以维护其统治;但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信仰和长生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