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祭表示了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献祭行为有三个主要的构成因素:一是献祭的对象(神),二是献祭的主体(人),三是献祭的供品。如果我们要对献祭行为分类的话,大致可以根据上述的三个方面进行。
献祭的对象当然随各种宗教而有不同。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故有灵者皆祭。犹太教奉耶和华为唯一的上帝,于是反对祭别神。我国传统宗教的核心是尊天、敬祖、拜鬼神。相信天神干预人事;鬼神掌管日月风雨,治理山川;祖宗父母为生命之本,死后灵魂不灭。为此,必须向天地、鬼神、祖宗表示敬拜之情,借以求福,免灾,报本,于是乃有献祭之礼。据此,祭祀大别为祭天地、祭鬼神、祭祖宗三类。
《礼记》根据古人献祭的对象,把祭祀之典分为五种:天地、社稷、山川、五祀、祖先。历代的情况虽有变化,但大体相同。《大清会典》的祭统分为三等十八项:
凡祭三等:圜丘、方泽、祈榖、雩祀、太庙、社稷为大祀:
日、月、前代帝王、先师孔子、先农先蚕、天神、地祇、太岁为中祀;
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祀为群祀。
其中,祭天地神明属于宗教性祭祀,祭先师圣贤属于社会性纪念活动,祭祖宗则介于二者之间,属半宗教性、半纪念性活动。
在阶级社会中人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和等级。因此,人的献祭活动也受制于他所属的社会等级,从而有所不同。我国古代礼仪对此有具体的规定。表现出严格的阶级性。《礼记‧王制》的规定是:
天子祭大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礼记‧祭法》规定更具体一些: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公厉。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天子可祭祀百神,行七种祭祀。诸侯、大夫、庶人递减。庶士庶人仅是一家之主,只可以祭祀户神或灶神了。
当然,上述规定,是就举行正式的祭祀典礼而言,民间自发性的献祭活动并不完全受此局限。至于其它的国家和民族的宗教献祭活动由于历史传统和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难以简单归类。
祭祀必献祭品于神。祭品和人际关系中的礼品是一样性质的东西,礼品有大有小,供品亦有轻有种。一般情况是视神圣对象之等级和祈求者个人的社会身份而定。祭品有献牲的、也有不献牲的。我国古代对此有分别: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加牲亦有等级,分为太牢和少牢。太牢具有三种牲:牛、羊、猪。少牢则只具两牲:羊、猪。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史上,差不多都有过以人为牺牲的情况。人祭是最隆重的献祭品。据我国古籍,春秋时代,尚有宋襄公杀鄫于次睢之社,华元杀楚使以衅鼓的记载。直至解放前夕,我国云南的佤族仍有猎人头以祭谷鬼的陋习。古代墨西哥特别盛行人祭。据统计,每年在庙宇中杀人祭神者一般数达二千五百人,其中有一年竟达十万人之多。据印度的《百段焚书》记,古印度的祭典,其初原以人为祭,其灵魂逃走而入于马中,更以马为牺牲;其灵魂逃走而入于牛,再入于羊、野羊,而进入土地之中,从土地生出米麦,从此以后,用米麦代人为牲。这段记载反映了献祭之供品的发展过程。按基督教义圣餐礼中的麦面饼和酒,乃是耶稣的肉和血。据宗教学者的分析,这显然是原始时代行人祭之后分食牺牲的遗风。
宗教学者就祈祷词的目的。内容和祈祷行为的表现形式,把祈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祈求。求神赐福,实现祈求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欲求。
(2) 忏悔。向神承认自己有罪,借以表示对神的坚定信仰,并求得神的宽恕和赐福。据《论语》,孔子生病时,子路请祷于上天。孔子说:「获罪于天、天所祷也。」子路所说的「祷」当是以忏悔己罪为内容的祈祷。不过,孔子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如果开罪于上天,祈祷也无用,悔之也晚了。
犹太教和基督教都强调忏悔的意义,认为是个人得救的第一步。按佛教教规,僧侣每月应有两次在佛陀和僧众面前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过。
(3) 代祷。祈祷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由别人代为进行,是为代祷。代祷在原始宗教和各种宗教中都存在。原始人可以为家庭、氏族和部落的其它成员代祷,这反映了原始群体中的团结意识。古印度《梨俱吠陀》的赞歌里,父亲为他的所有后裔(家族)向火神阿耆尼恳求,犹太人的领袖摩西经常为犹太人祈求上帝宽恕,耶稣在钉在十字架上还代为行刑的刽子手向上帝祈祷:「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都不晓得。」(《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第三十四节)。基督教神学家据此把耶稣的代祷说成是救世主的使命,从而是有神圣意义的。后来基督教的殉道者(如第一个有记载可查的殉道者圣司提反)在殉难时也重复耶稣那句「代祷词」。
(4) 礼拜或崇拜。宗教神学家一般把礼拜或崇拜说成是最高尚的祷告形式,因为崇拜最充分地表现了人对神的敬畏感。原始人在超自然力量玛纳和塔布之前往往畏惧得发抖。在其它宗教的崇拜性祈祷中,信众对神往往表现出依赖和顺从的感情。信仰者念诵祷词,高唱赞歌,两臂高举,抚摸或亲吻圣物,深深鞠躬,甚至五体投地。再作这些崇拜动作时还不时发出表示敬畏、惊奇或欢乐的喊叫声。如「哈斯」(希伯来);「呼」(伊斯兰);「斯瓦哈」(印度教徒)。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以伊斯兰教的崇拜为例。
伊斯兰教礼拜仪式规定礼拜者先说「真主至大」,同时两手高举,然后严肃而立,如仆见主,且先注视地上,两手交于脐下,然后诵读《古兰经》第一章:(《法谛海》):
奉至仁至词的真主之名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这种礼拜仪式和祝祷词,其基本精神即在于表现和加强穆斯林对真主的敬畏之感和崇拜之情。
(5) 与神合一的祈祷。各种宗教神气主义派别一般都强调通过崇拜性祈祷与神交通。在祈祷中获得与神直接会话以至与神合一的神秘经验。按照十六世纪西班牙阿维拉的神秘主义者圣特莉萨的说法,祈祷的精准是独自与心爱的神经常谈话,与神保持亲密的友谊。神秘主义者在祈祷中与神合一的体验,从科学的心理学看来,实质上不过是神志专注于神所产生出来的心理幻觉。祈祷行为本身是宗教神秘感的体现,但它又可反过来加深宗教感受和宗教体验的神秘性。各种宗教,特别是神秘主义者教派之所以着重强调祈祷在宗教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其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