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手抄本始见于明天启四年(一六二九年),自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起才印抄兼有。最早辑有「书驮献杵」等十二势的是来章氏辑本《易筋经》二卷。来章氏在十二势后面说明「此功昉自释门」,可证它是佛教徒传习的一种导引功法。这十二势后被少林《内功图》所吸收。
其十二势名为书驮献杵一、二、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
这十二势动作涉及四肢、胸、腹、腰、背等身体各个部位的锻炼,并配合调息练气,突出了内外兼修的特点,所以是一套简便易行,颇有锻炼价值的功法。
清前期流行的「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婆罗门十二法,天匀按摩诀之类。」以及十二段动功,二十势导引功等等。它的多样化反映了这一时期「动功」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